來源:劉紅林律師
區塊鏈在中國之所以敏感,有兩個重要原因,一個是虛擬貨幣發行和炒作帶來的金融風險,另外一方面是無許可跨國境的數據傳輸存在安全隱患。
因爲炒幣風頭太勁,國內Web3.0的創業者日常操心的都是發幣相關的金融政策風險,但很容易忽略從國家監管層面更加關注的數據安全。畢竟炒幣這事虧的都是群衆個人的錢,是個人的選擇偏好問題,你賺了虧了都是自己受着,影響不了別人和社會的安全;但如果參與區塊鏈項目威脅到國家安全,那就沒啥說了,必須开刀。
天上不會掉餡餅,但項目方可能有空投。“X to earn”是幣圈項目的萬能利器,很多區塊鏈項目方爲了鼓勵用戶拉新和促活,往往會採用“挖礦有獎勵”的方式。但這裏的挖礦並不限於類比比特幣挖礦那樣需要消耗大量的電力,而是任何項目方設定的“工作量證明”。爲此還特意延伸出一個工種叫代幣經濟學。所以我們能夠看到跑步給Token獎勵、看廣告給Token獎勵、打遊戲給Token獎勵的神奇現象,更有的薅羊毛專業戶會組成擼毛/打金工作室,專門來參加各種項目的代幣獎勵和空投。
但並不是所有的Token都是能夠去賺的。
近日,中國國家安全部發文表示,有個別境外地圖公司利用採集地圖數據換取虛擬貨幣獎勵的方式,誘使境內人員購买並使用專用設備進行地圖“打卡”,非法採集敏感地理空間信息數據,並實時上傳至境外服務器,甚至針對特定區域开出高額獎勵,吸引“採集者”進行重點採集。個別境內人員國家安全意識淡薄,被地圖打卡賺錢的形式所誘惑,在不知不覺中被別有用心的境外公司利用,成爲了其非法搜集竊取地理空間數據的“幫兇”。
地理空間信息數據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生產要素和數據資源。其中包含的交通路網、重要基礎設施以及軍事設施等敏感信息一旦泄露,並經技術分析和處理,將對國家安全造成嚴重威脅。涉事境外公司、境內個人未取得我境內測繪業務資質,有關數據採集行爲涉嫌違反《反間諜法》《測繪法》《數據安全法》中的相關規定。
對於國家安全部門來說,境外的組織或許鞭長莫及,但在國內參與的區塊鏈玩家則很容易被盯上。如果因爲薅幾百上千元的羊毛而讓自己涉嫌違法犯罪,那可就虧大了。
根據《反間諜法》規定,境外機構、組織、個人實施或者指使、資助他人實施,或者境內機構、組織、個人與其相勾結實施的竊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關系國家安全和利益的數據,屬於間諜行爲;根據《測繪法》規定,從事測繪活動應依法取得相應等級的測繪資質證書,外國的組織或者個人在我國境內從事測繪活動,應當經過有關測繪主管部門會同軍隊測繪部門批准,不得涉及國家祕密和危害國家安全。根據《數據安全法》規定,任何組織、個人收集數據,應當採取合法、正當的方式,不得竊取或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數據。
國家安全機關會同有關職能部門針對上述情況對搜集竊取中國敏感地理空間信息數據的境內外人員、企業進行查處,及時阻斷相關數據非法出境,消除了相關數據泄露的風險隱患。同時提示廣大公民,若發現非法涉外地理空間信息數據採集活動及相關可疑情況,應及時向國家安全機關進行舉報,配合協助开展調查取證。
區塊鏈雖然沒有國界,但每一個網絡用戶卻有自己的國家。地球可能是平的,但主流的國家和地區對於用戶的隱私保護和數據安全管理卻是不一致。區塊鏈項目在中國當然能搞,但必須符合中國法律監管要求才行。在本土法律制度和對監管層的理解方面,中國本土的創業者自然會有很大優勢。此前紅林律師和Conflux樹圖鏈的元傑交流,他也說到了這一點,地緣政治下,中國肯定是要有自己主導的公鏈。對於中國的Web3.0創業者而言,自己可能不一定要做公鏈,也不一定會發幣,但在中國法下的合規事項,可一點也不能少。
隨着Web3.0行業的合規發展,代幣的發行和交易逐漸合規將步入正軌,在解決虛擬貨幣金融風險的合規之時,因區塊鏈公鏈分布式存儲而帶來的數據安全問題解決也將愈發迫在眉睫。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